四面山旅游攻略四面山大洪海导游词

四面山大洪海导游词

发布时间:2015-05-14作者:admin来源:四面山

“佳景一向绝风尘,四面风光入画屏”。从响水滩往东南走2公里,四面山林区深处,便是十里长湖——大洪海。1970年洪海村人响应毛主席兴修水利的号召,花了三年零一个月时间,筑坝蓄水,拦截头道河形成了水库。大洪海全长6850米,宽60到200米不等,最深处大约12米,蓄水310余万立方米。大洪海两岸树木葱茏,或直或斜,直的似比天高,斜的旁逸水中,因无人工痕迹,深得自然之趣味。大洪海、小洪海以幽静之美著称。从大洪海荡舟前行,两岸青山叠翠,常有麋鹿、野山羊等在湖边饮水,湖上碧波粼粼,不时有白鹭飘然飞起,悠然自得的鸳鸯半舟而行。湖平波静,了无纤尘,如一块晶莹的宝镜,镶嵌在翡翠的世界中。山上绿树红花应在湖中的倒影清晰可辨,在湖底形成别具一格的奇观,被称为四面山的“水下森林”。

鸳鸯趣

大家看到湖面上嬉戏的鸳鸯了吗?人们都说鸳鸯对爱情是最忠贞的,但我们四面山的鸳鸯却恰恰相反,它们不但对爱情不忠贞,反而十分花心。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曾写诗赞颂: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”。那我们四面山的鸳鸯怎么会成为负心郎,思迁女呢?

四面山的鸳鸯男女们每天每日都要经过:嘀咕—争吵—分行—独处—再婚五步曲。从早上8:30开始,在龙潭湖、洪海湖见到的鸳鸯多数在单独行动,它们是从鸡毛蒜皮的嘀嘀咕咕、粗门大嗓的争吵,逐步升级闹至“鸳鸯法庭”的,其结果必定劳燕分飞,各奔东西,四处飘荡,过着悠闲自得的“单身汉”生活。直到下午5时,形单影只的鸳鸯们终于耐不住寂寞,开始寻觅新的伴侣,爱情争夺战硝烟四起,有的一见钟情,有的好事多磨,有的死乞白赖,那些雄健、俊俏的鸳鸯便成双成对早结连理,喜孜孜相拥归巢。但也有的鸳鸯经过数小时后仍没找到“心上人”的“大男大女”们便显出了急躁之情。“叽、叽、叽”四处乱窜,只好降低择偶标准,不管肥瘦、俊丑、不择手段地进行“拉郎配”。所以,在不同的时段看到的鸳鸯也是不一样的,如果是早上,鸳鸯都是成双成对出入,到了中午鸳鸯开始单飞了,下午五点以后,鸳鸯又开始出双入对了,如果是晚上七八点钟你还看到单飞的鸳鸯,那只鸳鸯肯定长得比较丑。

有专家专门对四面山的20对鸳鸯进行过抽样调查,发现这二十对鸳鸯每天都会更换不同的伴侣。

桃花岛

现在大家看到船行右前方有一岛,岛上桃红李白,粉墙灰瓦,炊烟袅袅,颇有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之感,如入世外桃源,这岛便是桃花岛。在这桃花岛上有一位传奇人物叫做向少奇,他也是我们四面山的四大金刚人物之一。他很会做生意,在景区开发以后他就自己开了一家农家乐,瞧!这桃花岛山庄就是他开办的。

红军桥

摇桨把舵,继续前进,湖的南边有一溪流入,溪上有一木桥,即红军桥。相传1935年,红一方面军长征时,便从这桥上经过。大家可能会问了,红军长征怎么会经过四面山呢?

红海湖畔的这座红军桥在风雨中飘摇了百余年,虽有些残破,但见证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,讲述着唐家父子冒死救红军的传奇经历。

红军长征“土城战役”后,著名将领杨赓、杨得志因负伤迷了路,经贵州习水走到了四面山,他们得到了住在四面山大洪海的唐家父子的救助,一直在他们家养伤,直至病愈。其间,他们还留下了许多手迹。

2008年78岁的唐安华老人找到了经过两代人收藏的长达70年之久的关于红军桥革命文物——“土城战役”红军伤员手迹,唐安华老人无偿捐赠给我重庆三峡博物馆,该文物不仅改写了江津无红军活动的历史,同时还证明著名将领杨赓、杨得志也曾在重庆江津留下了足迹,这段真实的故事,为这座相传已久的红军桥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,书写了四面山人民淳朴、优良的革命传统。

太子洞

从大洪海西支尾上岸南行2.5公里,有一个天然岩洞,洞口有石刻楹联,名曰太子洞。

相传明朝皇帝微服出朝私访,宿于贵州桐梓县途中一旅店,店主人是孀妇,素服淡妆,姿容绝代。皇帝一见钟情,两人感情如胶似漆,孀妇不觉身怀有孕。两情依依,片刻难离,皇帝亦有“乐不思蜀”之感。但身为皇帝,国事在身又不容他久留,而带回朝中又恐遭非议,只好对孀妇说:你怀的孩子,若生男就取名玉龙,若生女就取名玉凤,我回京后立即派人来接你。妇知皇上的诺言兑现十分渺茫,含悲回答:我已委身于你,哪怕等到苍颜白发,也不再嫁他人。

回朝后,转眼过去十八年,一日临朝,有臣奏本:“贵州桐梓县草寇杨玉龙造反,请旨定夺!”皇帝闻奏,这才想起出巡西南时留下的龙种,但时隔已久,已不便明言,只得传旨:“征伐兵将,如遇杨玉龙上阵,只能生擒,不准杀害”!

征剿中,杨玉龙节节败退,退到四面山洪海一带(现林海村)这时大雾弥天,后面喊杀之声迫近,玉龙逃进这个山洞躲藏,由于雾大,官兵遍搜不得。一会,大雾突然散开,玉龙知天意难违,遂出洞投降,玉龙被俘后元帅只图邀功请赏,忘了天子的旨意,竟将杨玉龙就地斩首示众。由于元帅杀玉龙有逆圣之心,因功成祸,最终被皇帝找了一个借口充军边疆。

因此,当地人们把玉龙躲过的山洞称为“太子洞”,洞边的瀑布取名“太子洞”瀑布,洞前的一条小溪,叫做“太子溪”。

杨氏佳城

杨氏墓建于清代,由大洪海下船步行仅需5分钟即到。虽荒野一墓,历时一百多年,但其墓石浮雕精湛,墓柱联语优美:“青山不语花常笑,绿水无音鸟作歌”、“春秋多佳色,山水有清音”等都是对四面山风景的精致描述。大家再细看墓碑上刻有“皇恩待浩杨母穆老孺人墓”,据考证,这是清同治年间(1866年前后)一位受过皇帝宠幸的宫女的墓碑。话说,清代同治皇帝,因经常私出禁宫,寻花问柳,终染梅毒而豛,被视为荒淫君主,然而事件背后,却有一段哀怨动人的爱情故事。同治虽贵为皇帝,却无实权,事事皆由慈禧太后做主,年少气盛的同治深感不满,但却无奈,只好与贴身宫女穆桂莲倾诉。长此以往,两人渐生情愫,虽然桂莲年纪比同治大,两人相互关心,形同姐弟,但二人内心深处,均视为对方爱人。

亲政之前,慈禧为同治选皇后,慈禧早已内定慧妃为后,岂料同治一意孤行,要自立桂莲为后,于是母子关系再增隔阂,从此种下祸根。为了掌控同治,慈禧命贴身太监安德海以桂莲宫龄期满为由,把桂莲嫁与贵州习水一位姓杨的员外,从此桂莲脱离皇宫的纷扰,与杨员外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。就这样,宫女桂莲一直未能得到皇帝的册封,她死后,她的子孙为她建造了这座坟墓。

渝黔界碑

在大洪海和金龙寺之间,屹立着两块界碑。东面一块是川黔界碑,建立于1988年,因为以前江津区属于四川管辖,在川黔界碑旁也立了一块石碑,石碑北面为四川,上书“毛主席万岁”、“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”;南为贵州,上刻“下定决心、不怕牺牲、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”、“人民、只有人民,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”。西面一块是渝黔界碑,1997年重庆直辖,江津区划为重庆管辖后才立的。跨过这两块界碑,就是贵州省习水县大坡乡的飞鸽村,好了,现在大家就可以到贵州区看一下。感受脚跨两省(市),莫不觉心胸开阔,有包容万物之志。

边贸小镇

平日里,当地山民拿些当地的土特产 (老腊肉、野生菌类、中药材类、蜂蜜等)来此交易,并且是物美价廉,到处都是盛世繁华之景,到处都能看到山民好客、热情的脸庞。